5G信号致癌折寿、损害DNA,真的假的?
2019-06-13 14:40:16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5G致癌

真 or 假

5G来了 福还是祸?

5G信号会致癌!

真的假的?

这样的传言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。

《不可告人的秘密——可怕的频率: 5G时代的潜在危险》:5G会导致心脏节律改变、基因表达改变,甚至会损害DNA、会致癌。在世卫组织(WHO)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的分类中,RFR(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,射频电磁辐射)属于2B致癌原,使用移动电话可能导致脑瘤;而5G就是一个“潘多拉铁盒”,它允许机器(比如手机)之间实现近乎“无缝”的通信,低水平的RFR暴露,也会导致癌症等一系列病症。

【解 释】

no.1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

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一个专业机构;

no.2 2B”类物质

“2B”类中的物质是被认为“可能对人体致癌”的。这些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,对人体的致癌性证据有限。同样被列入2B类的可能致癌物质还有咸菜、糖精和咖啡。

no.3 5G辐射

日常生活场景下,5G手机对身体辐射不会加大。手机厂商上市新手机之前都要经过各种严苛的审核和测试,需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才能上市。

【真 相】

所谓的“5G信号辐射”,属于射频电磁辐射。射频电磁辐射又被称作射频辐射,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,它由在空间中辐射的电磁波和磁能组成。射频辐射是非电离辐射的一部分,是频率在100kHz-300GHz的电磁辐射。

早在1996年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制订了“国际电磁场计划”,以调查人体长期暴露在极低频电场和磁场中是否会危害健康,我国也曾加入其中。最终该项目于2008年发布了评估结果与建议:迄今为止,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存在一致的证据,证明接触射频场强度低于造成组织发热的限值,会产生不良健康后果。

“5G”的占用频段包含sub-6G和毫米波频段两种,其中sub-6G频段的热效应已经被核实,不会危害健康。而利用毫米波(mmWave)提高数据传输速度是5G技术的最大突破之一。

科学实验表明,在10毫瓦/平方厘米下持续8小时的60GHz毫米波辐射,不会引起眼部损伤。同时,相似条件下的皮肤实验表明,它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。

对于4G和5G通讯基站的辐射大小,据《经济日报》报道,网络提速和基站辐射增值无关。4G和5G网络速度更快,不是靠增强通讯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,而是靠扩容传输带宽,就像拓宽高速公路一样。在4G时代,频率带宽大大提升,用户觉得网速更快了,但4G通讯基站的辐射标准并没有改变,还是要小于40微瓦/平方厘米。未来的5G通讯基站也是一样。而且,通讯基站覆盖越密,手机信号接收才越好,用户受到的电磁辐射反而会越小。

【5G能干啥?】

5G可以带来的更多是无法预知的新业务!

比如5G将对无人驾驶汽车、增强现实AR/虚拟现实VR、无人机工作群等,带来更高清的视频和更高能效,让城市更加智能的物联网。

【5G的关键无线技术】

大规模天线、超密集组网、灵活双工、全双工、频谱共享、先进调制编码、终端直通技术、全频谱接入、新型多址、新型多载波。

SDR:通用硬件+软件可升级。

MIMO:多天线发射、多天线接收+提升信道容量。

CCFD:相同频率同时收发电磁波信号,提高频谱使用效率。

OFDM:正交频分复用。

谣言不可怕,可怕的是“你信了”。

一个人信了不可拍,可怕的是大多数人都信了。

如果被一个谣言阻滞了一个“好事物”的诞生和成长,那才是罪过。

【 怎样才能不被谣言“带跑偏”?】

1.从主流媒体发布的资讯中获得消息,正确率可以保障。

2.从学术平台上浏览文献,一般都是行业专家的分析,可以给出某一项新事物的正确判断。一般浏览学术文献是要收费的,中教数据库作为一个服务型学术平台,除了提供投稿和智能写作平台之外,还可以免费下载学术文献全文阅读。

end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